最近陸續接到許多勞工方案的個案,從他們來談的經驗當中,發現了許多類似的現象:好多的努力似乎都不夠,上頭的老闆永遠都有新的要求,希望員工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只是附和老闆,但當員工真的提出時,又會被老闆批評,真的讓人感覺做人好難喔,要做好員工的本分之外,還需要學習職場應對之道,久而久之便累積了一些壓力,不單單是工作上的,還是來自於人。
在這篇文章中會讓大家學習幾個重點:1.怎麼辨識慣老闆的特性 2.怎麼辨別自己已經受到壓榨3. 三個層次的自我應對方式
什麼是「慣老闆」?
是否常常會在職場遇到一些主管會習慣性地用一些言語來要求底下的員工需要多付出,例如:「我當年也是和你一樣,只是比你更拚,都沒有抱怨。」、「現在不多做一點,你以後怎麼成長?」、「你不幫忙,其他同事會很辛苦,這樣你良心過得去嗎?」等等類似反覆出現的話語,讓人感受到壓迫,好像拒絕了老闆的請求自己就是過錯方,慢慢地自己也會開始自我
懷疑,是否應該要絕對服從老闆的指令,但久了又會感受不到自己工作的意義。
除了言語上造成的打壓之外,還有一些常見的行為可以幫助我們辨識職場中的慣老闆,例如:要求員工長時間的加班犧牲個人的休息時間,但沒有相應費用或是休假的配套;不定時的要求員工臨時配合公司上班,或是挪用員工的個人時間,否定員工想了解更透明化的升遷薪資等合理要求。
長期接收由上級而來的不合理請求很容易感覺到自己是否無法勝任這項工作、懷疑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對工作一開始的熱忱和積極度,慢慢地只想要鬆懈下來,因為實在太疲憊太耗能了。
在進入這樣的職場倦怠期之前,其實有跡可循。我們可以參考以下方式來辨別是否自己已經出現了訊號。
自我被壓榨的警訊
身體層面(生理與行為反應)
身體會散放一種訊號例如睡眠情況不好,晚睡或是失眠;容易感到緊繃疲勞無法放鬆,下班了但身體還是處在一種警戒狀態;假日如果出現工作來電或是訊息便會自動開啟上班模式無法休息。
情緒層面(情感與情緒狀態)
日常生活中會感到沒來由的煩躁或是易怒;面對手機提醒訊息會下意識以為又是老闆派新的工作,因而感到緊張和害怕;上班無精打采的精神延續到下班,漸漸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或是感到開心…等等。
思維層面(思考與信念)
常常會覺得自己努力不夠,或覺得一定是自己哪裡不好才會總是出錯;要是自己有多想一點今天也不會被老闆念;早晨第一個念頭會想要請假,但對於是否要送出假單會感到猶豫或是有罪惡感…等等。

我該怎麼辦?三個層次的自我應對方式
練習自我覺察和辨識操控
被主管念的當下感覺不好受,可以先稍微讓自己有些緩衝的時間,緩和一下自己的情緒,等感受比較緩和了再去釐清工作責任的歸屬,也學習告訴自己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自己的錯,讓自己有不同的處理空間。當主管出現上述的相似言語模式,先讓自己停一停,練習不被對方的言語操弄,也學習告訴自己這是對方的習慣模式,但自己可以選擇不被內疚操控中招。
界線建立與溝通技巧
練習運用「我訊息」來表達。例如:「你剛剛才告訴我需要我的立即協助,我感覺到緊張和不太舒服,因為我現在手邊比較忙沒辦法立即給你需要的東西,但我仍會盡可能的協助。我希望你下次有需要的時候提早知會我一聲。」試著說出自己感受同時也讓對方知道自己可以幫忙的界線在哪裡。也可以練習向對方說明我需要時間考慮或是需要時間協助,在這些緩衝考慮的時間中,我們也去可以好好盤對自己時間管理和分配上比較合適的方式。
支持與職涯規劃
可以尋找職場中比較信賴得過的同事或是朋友討論自己遇到的情況,讓自己不是孤單的,身邊有些人還是能支持自己或陪伴。
若職場的情況依舊,用了很多種方式,但這樣的操控或是倦怠依然無法好轉,也許可以思考看看其他職場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值得好好被對待和尊重,當我們開始看見自己在不合理對待的狀況下,依然能有所選擇的時候,我們就發現了自己的內在力量,即使情況 可能不完美,仍能可以選擇走出自己喜歡的一條路。

如果我想處理個人身心健康議題,可以怎麼做?
心靜自然涼,讓身心的壓力獲得梳理和釋放,重新找回幸福的生活。
人生在世難免充滿著壓力和挑戰,有時當這一切超過了我們身心的負荷,
我們會感到焦慮、憂鬱、失眠、情緒混亂、對未來感到迷惘失控、甚至會絕望。
透過身心議題諮商,我們將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用平緩的心情去面對人生的驚奇!
如果你想要預約諮商,想嘗試看看,高雄左營的心理諮商所推薦「回甘心理諮商所」。
諮商所內有許多家庭/親子專長的諮商心理師,你也可以點擊下方的「立即預約諮商」,與我們聯繫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