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內在兒童

什麼是「內在兒童」呢?在心理學上,內在兒童存在於每一位成人的內心,的童年時期的情緒、記憶、經驗與人格片段。

它不是一個實體,而是我們內心深處那個純真、渴望被愛、也可能受過傷的小孩的心理層面

通常內在兒童是健康的狀態,成年後也較容易有健康的生活或伴侶關係。

那麼內在兒童分為那些類型呢?自己如有覺察,又該如何辨識與協助自己呢?茲分述如下:

內在兒童的類型

  • 健康的內在兒童(Free Child):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受到良好的陪伴與照顧,長大後在關係裡較能自在地表達情感,願意冒險並敞開心胸去愛人。
  • 受傷的內在兒童(The Wounded Child):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長期受到照顧者的忽略、拒絕或被批評,長大後在關係裡,可能常會出現害怕被遺棄的感覺,而造成過度依賴對方或者是控制對方來獲得安全感。
  • 小小照顧者的內在兒童(The Caretaker Child):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因為家庭的不健全,如父母離異、某一方過世或酗酒等,造成兒童在無形中被迫承擔沈重的家務或照顧手足等,長大後在關係裡,容易過度付出而忽略自我。
  • 乖孩子的內在兒童(The Good Child):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為了要符合父母的期待,習慣性壓抑自我來獲取認同,長大後在關係裡,容易為了要討好對方,而壓抑內在的真實感受。
  • 憤怒的內在兒童(The Angry Child):在童年時期,如果常常被強迫壓抑或羞辱,缺乏自己可以做決定的機會,長大後在關係裡,較不容易信任對方,對於對方的言行舉止過於敏感而出現情緒暴怒或攻擊的行為。
  • 被遺棄的內在兒童(The Abandoned Child):在童年時期,遭受過被照顧者遺棄或送養,內心充滿孤單感與不安全感,總是擔心被再度遺棄或不夠好,長大後在關係裡,容易因恐懼而出現情感勒索、逃避親密需求或強烈的依附需求。

一個人的內在兒童類型有可能不只有上面的一種類型,可能包含二種或更多類型。

內在兒童的類型
內在兒童的類型

如何辨識並協助自己的內在兒童

  • 回想童年經驗:找個較空閒且不會被打擾的時刻,開始回想自己的童年經驗,如與父母或手足的互動經驗,有沒有哪些記憶最深刻?有沒有讓你感到特別受傷或無力的時刻?哪些人的行為特別讓你有不舒服或厭惡的感覺。可以試著用筆記下來。
  • 觀察自己與他人互動的經驗:在關係裡,你最感到無力的情緒是什麼?自己當下的反應模式是什麼呢?對方做了什麼事,最容易讓你出現負面的情緒或行為。當下次相同情境又出現時,自己是否先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或暫停回應對方,讓自己安靜一下。
  • 寫信給自己的內在兒童:把童年經驗和自己目前在關係的經驗相聯結後,可以嘗試用非評價的語氣寫信給那個童年的自己,看看會浮現哪些感覺或記憶,再用陪伴的角色,寫下照顧的話語給童年的自己。
  • 尋求專業協助:如果自己嘗試過以上的方法卻仍深受困擾或者是不得其門而入,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師,透過心理治療,協助你逐漸重現童年經驗,在安全的環境與陪伴下,修復並療癒童年不愉快的經驗,重新拾回健康的自己。
如何辨識並協助自己的內在兒童
如何辨識並協助自己的內在兒童

如果我想處理個人身心健康議題,可以怎麼做?

心靜自然涼,讓身心的壓力獲得梳理和釋放,重新找回幸福的生活。

人生在世難免充滿著壓力和挑戰,有時當這一切超過了我們身心的負荷,

我們會感到焦慮、憂鬱、失眠、情緒混亂、對未來感到迷惘失控、甚至會絕望。

透過身心議題諮商,我們將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用平緩的心情去面對人生的驚奇!

如果你想要預約諮商,想嘗試看看,高雄左營的心理諮商所推薦「回甘心理諮商所」。

諮商所內有許多家庭親子專長的諮商心理師,你也可以點擊下方的「立即預約諮商」,與我們聯繫討論。


發佈留言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