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兩個人如此相愛為何總是對對方說出傷人的話,關係越是親近越容易說出真心話,這些真心話往往傷人但並不是我們的本意,親密關係是怎麼走到相愛相殺這步呢?這也許和一步步溝通造就的模式有關。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John Gottman)提出在親密關係中的四種對關係有害的溝通模式,在這篇文章中我會介紹他所提出的負向溝通模式―關係中的「末日四騎士」以及如何因應這樣的溝通模式,提出改善之道。
批評(Criticism)
批評不是指對於事情看法好壞,或是針對做事的方式行為等部分提出客觀批判,而是對人不對事的評論或是抱怨。
這往往是對於伴侶性格上的批判,讓人感覺到是在被人身攻擊。
例如:我怎麼每次看到你都是坐在客廳滑手機,一點都不體諒別人,這麼自私家事都我在做。
這樣的批評方式可能會讓聽到的人感受到被指責或是委屈,原本想要讓對方看見自己需要幫助的需要,卻反而因為這樣的表達方式而失焦了。
可以用「溫柔的開始(Gentle Start-Up)」來表達,練習以我訊息的方式表達,以「我」做為句子的開頭,聊聊自身的感受和真實需要。
例如:我覺得有點孤單,我需要你一起幫忙我分擔家事,我掃地的時候你可以幫忙收拾桌子,這樣也可以多一些聊天時間。

輕蔑(Contempt)
輕蔑是種不尊重他人,用諷刺、嘲笑或是表露不屑的方式讓對方感到自我價值被貶低或是被輕視,覺得自己地位被矮化了。
例如:「你怎麼這麼笨阿,我被提醒一次就會記起來了,跟你說這麼多次要記得晚上把垃圾拿出去倒,怎麼你都會忘記?」
對此約翰.戈特曼提出的改善之道為「建立互相欣賞的文化(Build a Culture of Appreciation and Respect)」。
即使是一天一件小事情的肯定和讚美,久而久之也會累積出正向的表達和尊重,對於關係也是很好的負向情緒緩衝,慢慢地在關係中的溝通就不再只是負向感受。
針對上述的例子,可以參考回應方式用欣賞和理解去表達,例如:「我知道你加班完回家後很累只想好好休息,所以可能忘記了垃圾車時間,但我下班後到家也不一定來得及,如果你記得把垃圾拿出去倒,我會很開心的。」
防衛(Defensiveness)
防衛往往是在遭到被針對後的批評所出現的反應,當我們感受到被針對或是被指責,會想要找理由試圖否認是自己造成這樣的結果,把過錯推回去伴侶身上。
也因為這樣防衛式的回應,反而可能會引起更大的爭執。
例如:「你說我不是個好爸爸每次都忘記要去保母家接小孩,那你就是個好媽媽了嗎?小孩怎麼顧的顧到都生病了。」
在被批評的當下往往會感受到委屈,明明只是忘記接小孩只是幾次而已,卻被擴大到好像我每次都這樣,是個不負責任的人。
會想要解釋自己沒有一直都是忘記的,可能是剛好這幾次疏忽掉。
如果這樣的解釋是為了讓伴侶多理解自己最近的確可能因為工作太忙而有所疏忽,而不是卸責也會有助於關係發展,但也需要觀察一下當下的伴侶反應和氣氛再予以說明。
對於防衛的改善之道為「承擔責任(take responsibility)」,可以試著調整溝通方式,例如:「我這幾次真的因為公司太忙太累了,所以忘了去接小孩,抱歉是我忘記了,下次我會多注意,謝謝你提醒我,我會記得的。」

築牆(Stonewalling)
築牆是一種逃避問題的反應,不想回覆對方一起面對問題,於是轉身離去,或是刻意地表現忙碌,以便自己抽離,規避當下的情境。
當我們越是逃避不理會對方的時候,關係中的一些不理解或是不安也會跟著累積,但並不是說在發生問題的當下,一定要逼著自己或是對方講清楚說明白。
對於築高牆的改善之道是「先安撫自己情緒(Physiological Self-Soothing)」。
在雙方皆有情緒無法好好談談時,先彼此暫停15至20分鐘,分開一下各自先照顧好自己,做一些能安撫情緒的事情,例如喝一杯水、洗澡、閱讀、出外走走、散散步、祈禱,等彼此情緒都平復之後,可以好好對話再開始未完成的溝通。
這些溝通的練習方式是為了關係中更多對於伴侶的理解和尊重,讓關係可以走得更平穩和和諧,也幫助我們可以更多欣賞彼此在關係中的不同相處方式。
延伸閱讀:以愛為名的思想圍欄,你也被困住了嗎?
如果我遇到人際的困擾,該怎麼辦?
相交滿天下,知己有幾人。我們都需要被理解與陪伴…
人生最難處理的事,就是跟人有關的事。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往往都渴望有三五好友一起歡笑、互相理解與陪伴。
但每個人的個性喜好不同,難免相處的時候會有衝突和摩擦。有時我們會對人感到失望,或被邊緣孤立,甚至被霸凌。
透過人際議題諮商,我們將一起找到合適自己的人際相處模式,並學習如何和他人良性的溝通與表達,建立舒適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想要預約諮商,想嘗試,高雄左營的心理諮商所推薦「回甘心理諮商所」。
諮商所內有許多人際議題專長的諮商心理師,你也可以點擊下方的「立即預約諮商」,與我們聯繫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