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喜歡的網紅嗎? 是不是覺得觀看他們的文章或影音容易有所共鳴,甚至出現療癒效果?
有的可能聚焦在挑戰、成長、關係修復、夢想追求等主題,有的可能是旅遊冒險、流行音樂、異國美食、手工藝、寵物飼養 …… 基本上,他能讓您喜歡,必然有令您著迷之處。
舉一個療癒兩百多萬人的亞洲網紅例子,先不說她是哪個國家的人,免得政治汙染了原本該有的心靈療癒。
網紅在35歲那年(5年前),在泰國旅遊玩高空跳傘時,認識了同行的丹麥浪漫男人,沒多久她就懷孕且結婚了。

但老天開了她一個殘酷的玩笑,她懷孕孕吐的期間,老公就在泰國意外身亡。
丹麥的公婆隔天趕到泰國,也接她回丹麥的城鎮住。但丹麥的食物及生活皆很無趣,整天都是冷的多穀麵包,清水煮的馬鈴薯。她腸胃受不了,需要吃亞洲那種重口味的肉,也思念精采多元的熱美食…她看到戶外四處有一堆沒人要的免費食材(例如小龍蝦、野菇、韭菜及豬腳等等,這些都是丹麥人歸類成「不是食物」的「東西」),她覺得可惜、太暴殄天物了,於是她開心把它們帶回家,從不會煮弄到後來很會煮,料理成一道又一道熱美食。
剛開始保守的公婆當然覺得她煮的亞洲食物令他們很疑惑而且害怕,這些完全是他們一生中不曾覺得是食物的「東西」。
他們真誠地表示害怕,但香味讓公婆鼓起勇氣試試看。後來,一次又一次被她媳婦的巧手藝驚艷;逐漸演變成公婆主動上門蹭飯,他們好奇心大發,變得像孩子「開箱盲盒」一樣,深深被網紅的亞洲菜給迷住。
後來公婆甚至常常呼朋引伴,把鄰居朋友們都叫來吃飯,透過飯桌上的聚會,炫耀他們媳婦的巧手。
一扇腸胃的門打開後,另一扇探訪異國的門也打開,在疫情結束後公婆跟著網紅到她的亞洲老家深度旅遊,他們大開眼界,原以為亞洲很落後,卻不知亞洲四處有令他們瞠目結舌的先進壯觀科技及人文,原來外面的世界已經進步這麼大,還這麼好玩!
這讓他們回丹麥的城鎮後再次對親友述說神奇及炫耀,連親友鄰居們也被勾得積極活躍起來,甚至要公婆做代購 !公婆變得更期待跨出家門嚐試新事物,然後積極主動問網紅下次何時再出門去「玩」?
他們變成是刷新丹麥城鎮生活模式的領頭羊,不再是墨守成規的老頑固,而是老「玩」童,他們在人生後半段意外玩出人生的新面貌,大放異彩!

兒子的死讓他們意外,他們到了老年還能活成這樣的色彩也讓他們意外。
這是「生命影響生命」的實境秀。
似乎,真正爆紅的是丹麥公婆,因為若沒有公婆敢跨出呆版的古老框架,網紅她可能不會這麼紅!
或許,正因為公婆示範了大部分人都渴望的「好爸媽」角色!
她的公婆讓人沉溺及愛上的理由似乎就是勾到粉絲的內在小孩,大家渴望看的正是丹麥公婆(好爸媽)的冒險突破及軌道改變。
他們溫和友善,能真誠地表現害怕但又真實好奇地轉化,用行動做出了一堆媳婦意想不到的關懷及激勵(挑戰異國食物,大膽走出家門及國門,體驗各種新奇事物,更重要的是,他們支持並接受一個媳婦可以無限嘗試,無限成長,完全不壓抑媳婦的天空!)
多少亞洲媳婦渴望公婆能真心疼她們?
在亞洲文化裡,本來就很多偽單親的媳婦在夫家缺乏愛(老公長期不挺身而出呵護老婆,這在女人的心裡,跟死了老公幾乎是一樣的)。
大部分的公婆容易嫌棄及排斥媳婦的一言一行,動不動就對親友及鄰居說媳婦的壞話,甚至貶低鄙視媳婦的娘家…這些都是讓媳婦又心酸又心寒的。
所以當粉絲看著這網紅在過著亞洲媳婦沒得到過的生活,自己似乎也體驗或擁有一遍自己想過的人生。
這是一種替代性人生的概念,透過角色的實境故事,我們把自己渴望的經驗或理想投射到角色身上,也重新思考自己的處境與選擇。
我們不會莫名其妙沉溺地觀看別人的人生。
在現實的家庭生活中,我們常喊著「我不要」,但,網紅的生活卻讓我們常喊著「我想要」--想多聽、多看、多了解,甚至想複製在自己的生活中。
若能讓我們沉溺,可能就是部分內容勾到我們內心的渴望—那些「部分想發展但還沒發展的自我」的投射。
很多時候網紅的角色勾到我們的情緒或價值觀,產生一種深層的心理連結與滿足,讓我們間接實現心願。
在觀看的過程中,縱使隔著螢幕,卻進入同溫層的共鳴,能感受到陪伴、理解,甚至出現模仿與療癒。
想追蹤上述網紅的人可以打關鍵字「丹麥公婆」就能搜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