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又帶了一盆梔子花回家。純白的花瓣,剛綻放時像是潔白無瑕的紗裙,微微散開,飄出淡淡甜香,整個空間都被溫柔地擁抱著。這盆花很爭氣,才剛到家,就開了三朵,香氣盈滿客廳,彷彿在對我說:「謝謝你帶我回來。」

想起不久前,那一大盆曾讓我失望又心疼的梔子花。
當時它的花苞一顆顆掉落,只開了一朵就再也沒有動靜,葉子也逐漸變黃,看起來奄奄一息。
我一度懷疑,是否自己沒有照顧植物的命,是否愛與關心都無法讓它好起來。
後來,花店老闆聽了我的描述,問我是否底盆積了水。
我恍然大悟,那盆梔子花一直放在有儲水盆的花器裡,根系被悶住了。老闆叮嚀我,把底盆的水倒掉,讓它真正接觸陽光,澆水也要有節制。
於是我照做,把它搬到陽台半日照的位置,不再頻繁澆水,只是每天看著它,靜靜地,輕聲跟它說:「沒關係,慢慢來。」
神奇的是,沒過多久,它的葉子開始恢復光澤,翠綠得像春天剛冒芽的樹葉,新的花苞也一顆顆跑了出來。
那種感覺,就像看見一個曾失落的孩子重新站了起來,抬頭迎向太陽,眼神閃爍著光。
照顧植物,真的很像在談一場細水長流的戀愛。每一種花草都有自己的性格與脾氣,不是只靠愛就能盛開,也需要理解與尊重。
梔子花喜歡陽光卻怕曬過頭,喜歡濕潤卻怕水積根腐。你得慢慢去摸索它的習性,才能和它相處得剛剛好。
多肉植物也是如此。剛開始養多肉的時候,我總覺得是不是該給它多一點水,怕它渴,結果反而讓它爛根。
後來才明白,它喜歡乾燥,喜歡陽光,只要靜靜放在那裡,看著它,它就好好地活著,甚至長出新的嫩芽。
現在,前陽台上那幾盆多肉,一盆兩盆慢慢繁殖,變成五六盆,看見它們穩穩當當地活著,我也有一種安心感。
植物帶給我的,不只是美,而是一種踏實的陪伴。
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走到陽台看看它們,有沒有新芽?花苞有沒有變大?葉子是否曬得太燙?它們沒有聲音,但總是在我的日子裡,無聲地回應著:只要陽光、空氣、水,還有一點耐心,就可以慢慢好起來。
有時,我會想,人是不是也一樣。
當我們感到疲憊、心情鬱結、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時候,也許不需要過度灌溉,不需要強迫自己立刻振作,只要讓自己待在一個剛剛好的位置,接觸一些溫暖的陽光,呼吸一些新鮮的空氣,給自己時間,慢慢,就會重新長出嫩芽。
這盆新買的梔子花,讓我重新感受到那份被花香療癒的幸福。
每天走過它,香氣就輕輕撫過我的臉頰,提醒我:生活裡總還有這些美好,等著我們去看見。
我也想起,之前種的茉莉花,開花時帶著不張揚的甜香,夜裡更加清雅。
野薑花則在雨後綻放,潔白無暇,像山林裡的仙子,默默散發著自己的清芬。
還有那一盆一直在努力的梔子花,它的葉子雖然曾經枯黃,現在卻長得越來越茂盛,花苞一個接一個冒出來。
它告訴我,只要還有一絲生命的氣息,就還能再次盛開。
看著陽台上的這些植物,我常常會忘記時間。
尤其是周末的清晨,泡一杯熱咖啡,拿著澆水壺,在每一盆花前停留,看看土壤的濕度,聞聞花的香氣,輕輕擦拭葉子上的灰塵。
那種專注,讓我忘記所有煩惱,只剩下「此時此刻」的寧靜。
或許,我之所以喜歡種花,是因為它們讓我學會了愛的另一種方式:不是急著給,不是努力去做,而是用一顆安定的心,陪它們好好地活著。
這也是我正在練習的,對自己的愛。
今天,梔子花依舊香氣四溢。
它們安靜地盛開,讓我知道,無論外在世界多麼吵雜與混亂,總有一個地方,是只屬於自己的,充滿香氣與光,提醒著我:慢慢來,就會好起來。

如果我想處理個人身心健康議題,可以怎麼做?
心靜自然涼,讓身心的壓力獲得梳理和釋放,重新找回幸福的生活。
人生在世難免充滿著壓力和挑戰,有時當這一切超過了我們身心的負荷,
我們會感到焦慮、憂鬱、失眠、情緒混亂、對未來感到迷惘失控、甚至會絕望。
透過身心議題諮商,我們將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用平緩的心情去面對人生的驚奇!
如果你想要預約諮商,想嘗試看看,高雄左營的心理諮商所推薦「回甘心理諮商所」。
諮商所內有許多家庭/親子專長的諮商心理師,你也可以點擊下方的「立即預約諮商」,與我們聯繫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