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可以發展出合適的自我照顧方法?

有的時候,身上常常會累積許多壓力,可能反映在情緒或是身體上,對自己造成不好的影響。那該如何發展出自我照顧的方法呢?而發展出來的方法是否是「好的」?這篇文章,我就會用我自己的經驗,跟你分享要怎麼樣才可以發展出合適的自我照顧方法。

什麼是自我照顧?

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常常累積著各式各樣的壓力卻不自知,有時反應在情緒上、有時反應在身體上。

如果我們平時有養成自我照顧的習慣,當壓力來臨,我們也會有較好的彈性來因應。

那什麼是「自我照顧」呢?

自我照顧顧名思義,就是照顧自己。

吃美食算不算照顧自己?買衣服、買名牌算不算照顧自己?出遊算不算照顧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算不算照顧自己?


自我照顧跟「身」、「心」有關

我覺得自我照顧有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跟方向,就是「身」與「心」的平衡。

比如說,當我們在繁忙疲憊的時候,最容易生病感冒,或是當我們心情不佳的時候,也會連帶影響身體很累,提不起勁。

在醫學上有種疾病叫做心因性疾病,明明感覺到身體很不舒服、有病痛,但無論怎麼檢查都找不出原因。

在追根究柢之下,推斷出這樣的狀況可能與情緒壓力有關。

情緒壓力影響心理,而心理再影響生理。

所以我們常常將「身」跟「心」放在一起看,因為它們之間相關性高且互相影響。

延伸閱讀:

自我照顧跟「身」、「心」有關
自我照顧跟「身」、「心」有關

如何發展出適合的自我照顧方法?

自我照顧可以從「身」、「心」方面著手,每個人所需要的自我照顧的方式也都不同。

比如說有些人可以從美食跟旅遊中獲得滿足感,有些人從登山、游泳、運動中感受到好的回饋,有些人只要與所愛的人相處在一起,就有滿滿的充電感了。

而有些人,可能需要獨處的時間,才能慢慢的緩過來。

因此,我們會發現自我照顧的方式其實非常多元。

但重點會是:「哪些方式適合自己」?

有些適合別人的,不見得適合自己,而自己感覺不錯的,也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

所以,找到對自己來說有效的自我照顧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也很值得大家探索。

如果看到這裡,你也想到了一些已經在進行的自我照顧方式的話,也可以延伸感覺一下:「這個方式是在照顧我的身?還是我的心?還是兩者都不是呢?」。

有時候自我照顧,會跟情緒宣洩有所混淆,或許有個區別的指標是:「做完這件事,我的感覺是什麼」。

是覺得滿足、舒服、平衡、愉悅?還是空虛、無聊、孤單、寂寞呢?

當我們做了不適合的自我照顧方式,進行的當下,或許會有宣洩的爽感。

但結束後,隨之而來的,除了原本不舒服的感受,還有更多的空虛與寂寞(這部分也曾出現在我過度吃炸物或是過度追劇,而影響休息時間的時候)。

當我們逐漸能夠區別出這兩者,並且能夠有意識的做選擇,發展出選擇的能力,就已經是在自我照顧的路上了。

祝福大家都能發展出合適的自我照顧方式!

延伸閱讀:


如果我想處理個人身心健康議題,可以怎麼做?

心靜自然涼,讓身心的壓力獲得梳理和釋放,重新找回幸福的生活。

人生在世難免充滿著壓力和挑戰,有時當這一切超過了我們身心的負荷,

我們會感到焦慮、憂鬱、失眠、情緒混亂、對未來感到迷惘失控、甚至會絕望。

透過身心議題諮商,我們將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用平緩的心情去面對人生的驚奇!

如果你想要預約諮商,想嘗試看看,高雄左營的心理諮商所推薦「回甘心理諮商所」。

諮商所內有許多家庭親子專長的諮商心理師,你也可以點擊下方的「立即預約諮商」,與我們聯繫討論。


發佈留言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