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的意見讓你生氣?從家庭負面情結來調整改善

你是否有被孩子頂嘴而氣到不行的時刻?這其實跟家庭的負面情結有關,那該如何調整、解決呢?小孩充滿自己的意見,聽在爸媽耳中都是一堆藉口和理由。這篇文章就會介紹家庭的負面情結,若你也有這些掙扎,不妨先來檢查自己的「負面情結」。

檢查一下自己的「面對頂嘴的情結」為何
檢查一下自己的「面對頂嘴的情結」為何

孩子個人意見讓家長憤怒的關鍵:負面情結

最近和同事在讀書會中閒聊時,談到了父母因為孩子有相反的意見而發怒這件事。

同事觀察許多父母因為希望孩子走他們覺得安全的路,

因此當孩子選擇不同方向時,父母會想去控制孩子,在控制與拉扯的過程中,兩方都很憤怒。

聽在爸媽的耳中都是一堆藉口和理由,吵到後來只想叫他「閉嘴!照做就是了!」,事後又充滿懊悔,反省自己不夠開放、不夠尊重。

我們試著去談父母背後的心境,尋找外在行為與內在情緒的連結。

或許家長的不想放手是害怕孩子可能會變壞(遭受危險/失敗)。

也可能是擔心自己會被視為失敗的家長,兩者背後的情緒皆是恐懼、自尊受損。

我回應如果我未來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意見而發怒時,我想我背後的連結可能會是我感到孩子即將離開我。

我擔心他會因為有了自己的想法,而沒那麼愛我、沒那麼需要我了,這背後的情緒是「失落感」。

孩子個人意見讓家長憤怒的關鍵:負面情結
孩子個人意見讓家長憤怒的關鍵:負面情結

原生家庭如何造成負面情結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常會將自己的原生家庭帶入親子關係中,

在我的成長過程裡,小孩的獨立曾經被視為是不再需要父母的象徵,因此在我心中埋下了這個議題。

但可幸的是,我的父母並沒有同時認為我的探索冒險會讓我學壞,或者令他們感到教育失敗,因此我沒有同事提到的那個情結。

事實上,跳脫情結來思考,就會知道孩子想要有自己的想法,跟他們可能會變壞;跟父母親的教育成功失敗;

跟孩子還愛不愛我們,一點關聯也沒有。

我想做為父母的我們,都該隨時檢視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情結有哪些,許多情結的內在必定是充滿情緒的。

適度的處理這些情緒,才可能客觀地看見情結對我們的影響。

做為父母的我們,都該隨時檢視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情結有哪些
做為父母的我們,都該隨時檢視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情結有哪些

有哪些造成負面情結的家庭特徵?

以下是常見的幾種可能造成負面情結的家庭特徵,通常也會直接地被我們帶入婚姻及親子關係中。

爸爸媽媽們可以自我檢視一下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哪些現象呢?

  1. 控制:要求孩子(或自己)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想法、行為以及與人的互動,每件事皆有其規範與守則
  2. 情感不自由:不允許孩子(或自己)有負面情緒或不被認可的慾望
  3. 隱藏:不鼓勵孩子(或自己)表達真實的想法與感覺
  4. 報喜不報憂:只允許孩子(或自己)表現出光明正向的一面
  5. 完美主義:期望孩子(或自己)每件事都要做到正確無誤
  6. 指責:發生錯誤時馬上責怪自己或他人
  7. 維持有問題的結構:即使家庭中有明顯的互動或衝突,寧可維持假象的平靜也不正面處理
  8. 不信任:缺乏彼此信賴的關係,親密關係可能又疏離又過度緊密

以上有哪幾條在你的原生家庭中很孰悉的存在呢,每一個情境下出現的情緒都可能不同,

好幾種同時出現的情境也可能搭配出不同的情緒反應,而衍生出的想法自然也會不同。

然而,若你發現你與孩子之間上演著重複循環的爭吵模式,事件不同但過程及結局總是很雷同,那麼回頭檢視自己有哪些掙脫不開的枷鎖絕對是一個好方向。

親子教養不是單向輸出,是雙向交流,丟球給孩子的同時也別忘了歡喜接下他們傳回來的球哦!

延伸閱讀:


如果我遇到家庭/親子的困擾,該怎麼辦?

家家有本難念經,家是我們期待的避風港,但往往也是我們最不為人知的辛酸。

家家有本難念經,家庭/家族的議題往往是我們最不知如何為外人道也,又讓我們內心盤根錯節的議題。

有時,你會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

這時透過家庭/家族諮商,我們將看見家庭/家族的互動模式,理解每個人的立場和渴望,從中找到和諧共處的可能。

如果你想要預約諮商,想嘗試,高雄的心理諮商所推薦「回甘心理諮商所」。

諮商所內有許多家庭親子專長的諮商心理師,你也可以點擊下方的「立即預約諮商」,與我們聯繫討論。


發佈留言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