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互動中,某些人表面上友善親切,甚至給人溫暖可靠的印象,但實際上卻透過隱晦的語言或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
這種現象常被稱為「笑面虎」或「棉裡針」,其中的攻擊模式與「微攻擊(Microaggression)」高度相關。
微攻擊是一種隱性的心理操控策略,透過間接、含蓄的方式對他人造成貶低、貶損或操控,使受害者在無形中受到影響。
本研究探討這類隱性攻擊行為的心理動機、特徵、對受害者的影響,並結合相關心理學理論與研究,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隱性攻擊的心理機制與行為特徵
隱性攻擊行為在社會心理學與諮商心理學中,被視為一種「被動攻擊行為(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即個體在表面上表現出順從或友善,實際上卻透過微妙的方式表達敵意或操控他人(Kassinove, Roth, & Owens, 2017)。
這種行為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笑面虎(Deceptive Friendliness)
• 表面上維持友善,但實際上內心帶有計算、嫉妒或操控的意圖。
• 例如某人在團隊中表現出對你的支持,私下卻散播對你的負面評價。
棉裡針(Indirect Hostility)
• 透過隱晦的語言或行動來貶低或打擊他人,常以「開玩笑」的方式進行。
• 例如:「你這麼年輕就當老師了,難怪有些事情還不夠成熟。」表面是讚美,實際上在質疑能力。
微攻擊(Microaggression)
• 這個概念由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Derald Wing Sue(2010)提出,原指針對特定族群(如種族、性別、身分)的細微冒犯,但廣義上也適用於各種隱性攻擊形式。
• 例如,當某位女性發表意見時,男性同事說:「沒想到妳對這個議題也有研究。」這句話隱含對女性能力的低估。
這些行為模式的共通點是:它們不是直接攻擊,而是透過細微的方式影響受害者的自尊、自信與心理狀態。
這類行為的心理動機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類隱性攻擊行為往往與個體的內在動機、人格特質與環境因素相關。
以下是幾個主要的心理動機:
自戀型人格與優越感需求(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 Need for Superiority)
研究顯示,具有自戀特質的人(特別是高功能自戀者)傾向於使用隱性攻擊來維護自身優越感(Campbell, Bush, Brunell, & Shelton, 2005)。
這類人往往表現得友善,但實際上對他人抱持競爭與控制的心理。
他們可能透過「微妙的貶低」來削弱他人的信心,藉此維持自己的優越地位。
例如,某位同事對你說:「你的報告很有創意,不過可能需要更多數據來支持。」這句話可能是真誠的建議,但如果對方經常以這種方式評論你,並且從不真正提供幫助,那麼這可能是他在試圖削弱你的自信。
競爭焦慮與自我防衛機制(Competition Anxiety & Defensive Mechanisms)
在高度競爭的環境(如學術界、職場或專業訓練場域),個體可能會因為害怕輸給他人,而透過隱性攻擊來維護自己的心理安全感。
Freud(1936)提出的防衛機制理論中,「投射(Projection)」與「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是這類行為的核心機制。
例如,一位能力較弱的研究生可能會透過批評指導教授的教學風格來掩飾自己的學習不足,這種行為使他不必直面自己的能力問題,而是將責任轉移到他人身上。
權力與控制欲(Need for Power & Control)
有些人習慣透過隱性攻擊來操控他人,使對方感到困惑、自卑或依賴。
例如,一位上司可能會對下屬說:「你這次的提案不錯,不過可能還需要多向某某人學習。」這類語言讓下屬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進而更依賴上司的指導。
這種權力動態符合 Foucault(1977)所提出的「隱形權力操控(Invisible Power)」概念。

對受害者的心理影響與應對策略
長期心理影響
研究發現,長期處於隱性攻擊環境中的個體,可能會產生以下心理影響(Sue et al., 2007):
- 自我懷疑(Self-Doubt):受害者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覺得自己是否「太敏感」。
- 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長期承受這類攻擊會導致心理壓力累積,影響身心健康。
- 職業倦怠(Burnout):特別是在職場與學術環境中,長期受到隱性攻擊可能導致個體對專業生涯失去熱情。
建立心理防禦機制
面對這類隱性攻擊,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策略來降低其影響:
- 覺察與標記(Awareness & Labeling):當你感受到對方的言行讓你不適,試著明確標記這是一種「微攻擊」或「棉裡針」行為,避免內化自我懷疑。
- 設立界線(Boundary Setting):適時地與這類人保持距離,避免被其操控。
- 直接回應(Assertive Response):如果合適,可以用冷靜而明確的語言回應,例如:「你的話讓我有點困惑,你的意思是……?」這樣可以讓對方意識到你的覺察。
- 尋求支持(Seeking Support):與值得信賴的朋友、同事或心理專業人士討論,確保自己不被孤立。
結論
笑面虎、棉裡針與微攻擊都是隱性的攻擊行為,雖然不會造成直接的衝突,卻會對受害者的心理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透過自我覺察、設立界線、適當應對與尋求支持,我們可以減少這些行為對自己的傷害,並維持健康的人際關係。
在面對這類挑戰時,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感受,並勇敢地捍衛自己的心理界線。

如果我遇到人際的困擾,該怎麼辦?
相交滿天下,知己有幾人。我們都需要被理解與陪伴…
人生最難處理的事,就是跟人有關的事。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往往都渴望有三五好友一起歡笑、互相理解與陪伴。
但每個人的個性喜好不同,難免相處的時候會有衝突和摩擦。有時我們會對人感到失望,或被邊緣孤立,甚至被霸凌。
透過人際議題諮商,我們將一起找到合適自己的人際相處模式,並學習如何和他人良性的溝通與表達,建立舒適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想要預約諮商,想嘗試,高雄左營的心理諮商所推薦「回甘心理諮商所」。
諮商所內有許多人際議題專長的諮商心理師,你也可以點擊下方的「立即預約諮商」,與我們聯繫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