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會用自己當諮商心理師的經驗,搭配著最近很流行的 MBTI 16 人格類型測驗,幫助大家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架構,去意識到自己跟對方的差異可能在哪裡。以及透過這個架構的介紹,放寬心地去認識彼此,學習跟對方相處。
用 MBTI 人格類型幫助認識彼此
在從事諮商的過程中,我常會遇到許多人跟親友或伴侶對不到頻,
彷彿兩人活在平行時空雞同鴨講,無法理解對方,甚至誤解對方,而感到挫折和受傷。
而在這十多年諮商的經驗中,我發現很多時候這不是因為誰對誰錯,或誰好誰壞,
更多是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對方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人,彼此的思考和行為的模式和三觀不同,
而用我們單方面的觀點去判斷對方可能的心態導致的誤會和衝突。
例如:一個很喜歡事情有規劃的人,遇到一個喜歡隨興過生活的伴侶,常常會覺得對方為什麼不先做好安排,讓他感到很焦慮,
甚至覺得對方是故意要找他麻煩,但沒有意識到其實這可能只是彼此生活習慣天生的不同。
所以這篇文章希望透過時下流行的 MBTI 人格類型的介紹,
幫助大家有一個架構去意識到你和對方的差異可能在哪裡,而能夠放寬心去認識彼此,和學習跟對方相處。
延伸閱讀:提分手的人心裡想什麼?四個方法提高挽回感情的可能性
MBTI 人格類型介紹
MBTI 全名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這個人格類型是基於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的心理類型理論發展出來的人格分類,將人們的性格分為 16 種類型。
後面由 Katharine Briggs 和她的女兒 Isabel Briggs Myers 在20世紀中葉發展而成。
MBTI 認為人大致上可以用「活力的來源、如何掌握事情、如何下決定、如何經營生活」這四個項度的差異來分類,
一個項度的兩端代表著兩種差異甚大,甚至相反的生活方式,有時對方是有困難用另一端的方式來思考或生活,而不是對方故意不要做到。
但這並不表示不同端點的人就永遠無法理解此或相處,而是要透過練習才能找到彼此同行和互補的可能。
延伸閱讀:

活力的來源:外向(Extraversion, E)或內向(Introversion, I)
在人際或伴侶諮商中,我常看到一方抱怨對方總是要往外跑或跟一群人玩在一起、不重視兩人生活,
而另一方抱怨對方怎麼總是窩在家、沒朋友、生活很單調。這常常導致彼此覺得對方很無趣,或常要配合對方覺得很辛苦。
但這其實是跟每個人獲得活力的方式不同有關,而不是對方靜不下來,或對方生活很無趣。
人格研究上發現E外向型在從事社交和戶外活動時才會感覺到自己是有活力的,
而I內向型的則是沈靜在內心的感受和思考中,或小量但深入關係中才能感受到活力。
當長時間處在不是能夠獲得活力的情境下,一方就會顯得不耐煩或冷漠。
當我們了解到這樣的差異,其實可以透過行程的合理分配行程來找到相處的平衡點,而不需要勉強彼此。
例如週末可以安排有戶外景點也有室內展覽的行程,或雖然有朋友的聚會,但時間不用一整天,
或可以有共同活動的時間外,也安排有各自活動的時間。
掌握事情的方式:感知(Sensing, S)或直覺(Intuition, N)
在人際或伴侶諮商中,我也常聽到一方抱怨對方太過在一些不重要的小細節,而另一方則是覺得對方想太遠不切實際。
這其實是跟每個人如何掌握事情的方式才會感到安心有關,而不是對方鑽牛角尖,或不求甚解。
通常S感知型的人需要透過事情具體的、實際的細節像拼圖那樣慢慢拼出事情的全貌,才有辦法感受到對這件事情有所掌握,
而感覺到可以安心去思考和決策。當對方只告述他一個大致的狀況,其實對S型的人是不知道要怎麼去想這件事;
N直覺型的人則是需要先知道事情的大概輪廓,知道事情的脈絡和發展,才能去定位怎麼面對此事。
當對方講了很多的細節,反而會讓N型的人迷路,而無法行動。
而且很多時候N型的人比較依靠自己的直覺在掌握事情,所以可能會讓人誤會他沒在想事情。
所以在相處上,我們首先要明白,處理一個事情了解細節和大方向其實都是需要的,兩者其實可以互補而不衝突,
而且這只是一種習慣的差異,並不是N型就沒辦法具體,或S行就無法總結摘要,只是需要給對方時間。
貼心提醒對方,自己真的需要這樣想事情,或有困難不這樣,提醒彼此耐住性子互相問對方自己需要知道的資訊,
來幫助對方獲得對事情的掌握感,這會便減少我們彼此對不到頻率的狀況。
如何下決定:思考(Thinking, T)與情感(Feeling, F)
在人際或伴侶諮商中,我也會聽到一方抱怨對方思考的邏輯不夠客觀,或不懂得思考事情的 CP 值,
而另一方抱怨對方不懂人情世故,不夠體貼,沒有 Fu。
這樣的衝突其實是來自於彼此下決定的側重「對人對事」先後順序的不同,
有些人更在意事怎麼快速有效率地做完,有些人在意事情中自己和對方的感覺有沒有被同理,而不是對方不懂事。
通常T思考型的人傾向於以邏輯和客觀的標準來評估事情如何決定,尋求一種優先「對事」合理有效的作法,
因為自己的感受性本質就是沒那麼敏銳,所以會誤以為對方也不會有那多的感覺,而忘記照顧對方的心情;
而F情感型的人則因重視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有沒被照顧,以至於在表達和決策上會比較委婉和花許多時間考慮各方方,
而忽略掉這樣婉轉複雜的訊息,可能對方根本沒有抓到你想表達的重點。
所以在相處上,T型的人需要意識到我們畢竟活在人際的社會當中,無法避免不考慮人心的變數對事情的影響,
需要練習把S型的感受也當作處理情的一種變項來看待,這會讓自己比較願意在下決定前先花時間把對方的感受考慮進去,
而F型要練習勇敢的向T型的人直接講出你的心情和需要,幫助T型的人意識到要記得把這些變項考慮進去,
這樣在決定一件事情的時候雙方便比較容易找到平衡點。
如何經營生活:判斷(Judging, J)與知覺(Perceiving, P)
最後在人際和伴侶諮商中,我也滿常聽到一方抱怨對方生活總是一成不變,有既定的 SOP 模式,連出去玩也要像行軍一樣,滿滿的規劃,讓人窒息;
而另一方則抱怨對方生活過於散漫,漫無目的很沒意義,讓人很焦慮。
這個狀況其實是來至於彼此經營生活的需要不同而來,有些人喜歡生活是有規劃的,有些人喜歡生活可以自由隨性。
通常J判斷型的人喜歡生活是計劃和組織的,能過照著既定的規劃生活,
讓他感覺到一種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節奏感,事情都可以在預期範圍內做判斷,這是讓他感覺到舒服的。
相反的沒有秩序的生活,就像是有一個人唱歌忽快忽慢,讓人捉不到 tempo 時,會讓人感覺到煩躁。
而P知覺型的人喜歡更靈活和隨意的生活,他喜歡保持選擇的開放性,因為這會產生一種雖心所欲的自在感,
而且這樣的生活也會多出一些出其不意的驚喜,在感官和經驗上更加的豐富。
相反的規律秩序的生活,則會讓他感覺到一成不變的無聊感,
這就像是老師上課像在唸經、或是你已經看了一千遍同樣的電影那樣,會讓人覺得很洗腦和了無新意。
所以在相處上,雙方其實是可以分工的,因為我們生活在人類群體的會中勢必需要依照某些規則和原生來生活,才不會造成彼此的干擾,
但確實若所有的事情都沒有變化,像機器人一樣的制式,我們也會覺得無趣。
所以在生活雙方其實是可以去討論生活大框架的規律,以及生活小情境下的彈性。
當彼此有共識和默契,就會讓一起的生活變得穩定且有趣。
除了 MBTI 人格測驗外,人還有更多豐富性
以上是針對這四個項度的簡介和相處上的參考,希望有幫助大家找到一點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可能。
根據上述這四個向度,MBTI更將分類為16種性格類型,如 ISTJ、ENFP、INFJ 等。
當我們在跟朋友或伴侶相處時,如果我們可以先認識和瞭解對方的人格類型,便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和摩擦,甚至看見彼此的優點和互補的可能,而更加的融洽。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免費的測驗。
但在專業上需要提醒您,人跟人之間的議題是很多元和豐富的,人格類型只是一個方便你了解差異和尋求共事的工具之一,
人的豐富性遠遠超過一個人格測驗的簡單劃分,而且人也會隨著時間成長和改變。
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希望大家還是能中立的使用人格測驗,而不要過度認定自己或對方就一定是那個樣子。
如果有對自己的不了解,或在人際、伴侶上有相處上的困難,歡迎能找專業的心理師協助您釐清。
如果我遇到人際的困擾,該怎麼辦?
相交滿天下,知己有幾人。我們都需要被理解與陪伴…
人生最難處理的事,就是跟人有關的事。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往往都渴望有三五好友一起歡笑、互相理解與陪伴。
但每個人的個性喜好不同,難免相處的時候會有衝突和摩擦。有時我們會對人感到失望,或被邊緣孤立,甚至被霸凌。
透過人際議題諮商,我們將一起找到合適自己的人際相處模式,並學習如何和他人良性的溝通與表達,建立舒適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想要預約諮商,想嘗試,高雄左營的心理諮商所推薦「回甘心理諮商所」。
諮商所內有許多人際議題專長的諮商心理師,你也可以點擊下方的「立即預約諮商」,與我們聯繫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