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腦筋急轉彎」之「樂樂的意義」

最近我有許多個案也去看了「腦筋急轉彎 2」,「樂樂」這個角色的占比在一二兩部裡面算是非常多的,我大多聽到人分享他們討厭第一部的樂樂,但喜歡第二部的她。

我必須劇透在第一部中樂樂做了什麼因此被討厭,若很想自己先看電影的人不需再看下去。

快樂並不是靠將負面情緒刪除就可以獲得

腦筋急轉彎的故事以主角,萊莉這位小女孩,的大腦情緒為主軸開展。

第一部中的萊莉還是個國小孩童,她活潑開朗、家庭和樂、有個人興趣、人際關係健全,因此她的大腦中掌管快樂情緒的「樂樂」是情緒台上的領導者。

無論發生什麼低潮的事,「樂樂」會想辦法刪除負面情緒,讓萊莉回復快樂。

問題即出在「刪除」這個動作上。

「樂樂」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把一切導致萊莉不開心的障礙物全部剔除。

因此她用了許多強硬的作法,將另一個情緒角色「憂憂」給排擠出去。

許多人看電影時覺得憂憂實在太可憐了,「樂樂」實在很霸道以及無腦。

我說,「可是你們不覺得她實在很寫實嗎?因為我們就是這樣在對待自己的負面情緒沒錯呀!」

這時大家總會愣住,接著虛心一笑。

延伸閱讀:


負面情緒是與生俱來的

事實上許多大腦的研究告訴我們,人類比較擅長記住痛苦的事物,因為生存的本能會讓我們將不利於生存的經驗刻印進腦海,好讓我們隨時警覺、隨時有辦法「戰與逃」。

因此要將負面情緒驅趕出大腦,是絕對不可能也不實際的,

然而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卻又是如此抵觸生物的本能。

從小至父母、長大至老師、朋友,全部充滿了「快樂的人才會受歡迎」的暗示。

以至於常常快樂還沒長得穩固,先學會一大堆排擠悲傷的技巧。

寶寶剛出生時,會哭也會笑,但很快他們就會發現,笑比哭更能討人喜歡。

我的小孩三四歲時,就已經學會討厭負面情緒。

我用「討厭」這個詞,是指他真的討厭自己的憂憂,他不想要自己會不開心,會難過。

但他還太小,不像萊莉一樣有辦法用樂樂去排擠憂憂,因此他會有很多喜憂無常的時刻。

一秒哭、下一秒笑,這在三四歲的孩子身上很容易看見。

但慢慢地,我們會發現不如意的事情總是那麼多,而且難以被我們控制。

最好被控制的似乎是自己的情緒,於是我們開始學習把負面情緒壓下,讓自己保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

有趣的是,原本我們應該要為了「危險和危機」戰與逃,但最後我們在戰鬥和逃避的竟然是自己的情緒。

大腦無法抵禦外敵,反而內戰起來,實在很辛苦。

延伸閱讀:


學會接納負面情緒,允許自己悲傷

雖然「樂樂」在第一部的最後終於發現,憂憂是不可或缺的夥伴,人類必須能夠接納並且允許自己悲傷,才有辦法重新振作找回平衡。

但回到電影之外,有多少人能夠在國小時就學會這件事呢?

如今的你,已經學會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了嗎?

而第二部的「樂樂」出現了令人驚豔的蛻變,究竟人該如何才有辦法面對成長的難關,而不至於在大腦裡內亂呢?

我覺得這是第二部在講的事。


第一部出來時我已經很喜歡這部電影,托電影的福,很多人明白不能一味追求快樂,其他被歸類為負面的情緒角色也很重要。

第二部延續著第一部最後架構出的自我概念,但在青春期更複雜的情緒加入後,自我概念被瓦解、而後再生。

看完離場時,我跟老公說,我覺得自己跟裡面的角色一樣緊張,

雖然知道絕對是好結局,但過程真的很像在陪伴個案一樣,心情會起來又下去。

第一部時被很多人討厭的「「樂樂」」,在第二部主角萊莉遇到更複雜的困境時,展現出更多層次的面向,而非只是無腦、阿 Q 式的樂觀。

同一部一樣,「樂樂」這個角色帶給我的感觸是最多的,當她沮喪、當她崩潰大喊「你們以為隨時保持正向思考很簡單嗎」;

當她拼命鼓舞其他情緒去保護萊莉;當她脆弱無助、無計可施;

當她把萊莉的信念緊緊抱在懷中;

當她去擁抱每一個情緒角色…,這些片段都讓我很好哭。


從樂樂看到了自己在心理師成長的歷程

「樂樂」一直讓我想到「無條件的愛」這項無形珍寶。

我發現以前我還年輕時,也有點像第一集的「「樂樂」」。

我覺得心理師必須能夠帶領個案爬起來,給個案很多正向的東西,相信並支持著個案前進,才是好的。

後來發現,那樣其實不是「無條件的愛」,而是一種期待,久了會變成一種壓力。

於是我調整自己的位置,先從自己練習起,學習加入「接納、涵容」這件事,這是第一集中的「樂樂」在做的事。

再然後,我發現「接納、涵容」也不能精準地理解「無條件的愛」,

我又看到「變動、流動、順勢而為」是一件重要的事,人不能如死水一般不動。

電影中的阿焦最後呈現當機狀態,和所謂的凍結其實很像,去涵容這樣的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但一直停留在涵容也會產生限制。

「樂樂」將萊莉的舊信念拔掉,就像塔羅14《煉金術》,蛻變不是單純靠舊的自己也不是單純新的自己,

而是舊的加新的會煉化出第三個自己。

人們總是想走捷徑,或許電影用 90 分鐘讓萊莉長出新的信念,卻忽略舊的信念花了她 13 年的時間。

我們會不斷長大,不斷需要新的情緒、新的自我概念、新的技能,不斷煉化蛻變。

「無條件的愛」不是一個酷炫的方法,不是能像阿焦一樣擬定各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她是空氣、陽光和水。

以前我有點困難解釋這個抽象的東西,但看完《腦筋急轉彎2》很開心又可以有具象的例子能夠去形容了。


無條件愛自己,承認自己的所有

即使從事諮商工作那麼久,我也會有位移的時候,尤其許多個案有次數的限制,心理師不能陪伴他很長很長。

而就算我作為一個母親,我可以有那麼多時間陪伴孩子,我還是會有很多恐懼和擔心,

這些情緒就像電影中的阿焦或阿廢,把我們帶去追求速成、或者放棄。

在第一集中我們已經發現,很多時候人們會自傷,即使我們知道遇到了一個難關、一個外敵、一個挫折、一個挑戰,或一個傷害,

但我們沒辦法好好去對戰,反而是花時間自我攻擊。

一邊討厭自己的焦慮,一邊繼續焦慮;

一邊壓抑自己的悲傷和難過,一邊是壓不住的憤怒跳出來作亂。

這時我們會發現,每次把我們拉起來的,還是陽光、空氣、水,一種中心的力量,

一種相信自己、一種接納自己所有好壞、一種開放的變動感。

當一個人心中有一個穩定的「無條件愛自己」的「樂樂」存在,她總是能夠將我們從泥沼中拉出來。

感謝無條件的愛,感謝自己,每個人心中都有這項珍寶。

如果看完第一集覺得喜歡的人,很推薦繼續看第二集。


小結

某天早上小鹿說夢話叫我抱抱,抱沒多久,他突然翻滾兩圈坐起來,對我說:

「我夢到我們要去一個公園,然後走到一半我叫你抱抱。」
哇!這個夢也太寫實,這真的是小鹿日常啊。
「我們走很遠,從阿公阿嬤家走回家。」
嗯,真的是夢無誤,因為相距20公里大概要走半天吧。
「我們去找那個公園吧!」
「蛤?什麼?等等,你說夢中的公園嗎?」
「對,我記得怎麼走,你帶我去吧!」
「喔,好,那你換衣服吧!」

接著太早起床的他,換好衣服、下樓賴沙發十分鐘、又吃完早餐、還跟我玩了兩局 UNO 後,就開心出門上學了。

我想那個夢境已經成為遺忘的水晶球了吧,哈哈。

希望某一天當他被拒絕時,他會想起他約我去夢中的公園時,我沒有拒絕他。


如果我想處理個人身心健康議題,可以怎麼做?

心靜自然涼,讓身心的壓力獲得梳理和釋放,重新找回幸福的生活。

人生在世難免充滿著壓力和挑戰,有時當這一切超過了我們身心的負荷,

我們會感到焦慮、憂鬱、失眠、情緒混亂、對未來感到迷惘失控、甚至會絕望。

透過身心議題諮商,我們將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用平緩的心情去面對人生的驚奇!

如果你想要預約諮商,想嘗試看看,高雄左營的心理諮商所推薦「回甘心理諮商所」。

諮商所內有許多家庭親子專長的諮商心理師,你也可以點擊下方的「立即預約諮商」,與我們聯繫討論。


發佈留言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