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創傷倖存者有什麼影響與症狀?如何陪伴的簡易方法

這篇文章,除了跟你分享性侵害對倖存者的影響以及引發的症狀外,我還會以我自己在性侵害工作超過 14 年的經驗,告訴你五種陪伴性創傷者的簡易方法,讓你可以用溫柔與陪伴的方式,陪伴性創傷倖存者那顆受創傷的心,一起邁向復原之路。

為什麼你該了解性侵害對倖存者的影響?

從事助人工作以來,我投入在性侵害防治工作中已有超過14年,陪伴著性侵害倖存者走向復原之路。

在台灣文化中,每當要談到性侵害這個議題,總是顧慮很多。

就算是年輕人,在性價值觀中仍對性侵害存在著隱諱和汙名化,多數的人們對此議題也沒有機會正確地好好了解。

甚至有些看似在專業位置的社工、輔導老師也可能脫口而出:「你想太多了、事情都過去那麼久了、你要努力趕快變好、想想那些比你還糟糕的人。

這些回應完全沒有安慰或幫助的作用,甚至可能讓倖存者感到心寒,對他們形成傷害。

因此,我們需要瞭解創傷反應的對倖存者的束縛,才可以幫助他們而不是傷害他們。


性創傷倖存者的影響與症狀

性侵害倖存者在很多時候,就算他們再怎麼努力,還是無法阻擋創傷反應的襲來。

例如:經常無預警的,有令人痛苦的創傷畫面闖入腦中、隨時都有可能勾起不舒服的情緒、對人或環境有莫名的緊張和恐懼、無法信任身邊的任何人、出現嚴重晃神或健忘到生活狀況百出、常常沒來由的覺得元氣大失、身體這邊痛那邊怪但卻又找不出明確的病因、面對事情總是先出現負面的想法來解讀等等。

想一想,如果你的生活當中充滿著上述的情況,你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些情況,非常普遍的存在性創傷倖存者的日常生活中。

對他們來說,往往努力的目標,只是好想要過上正常的生活,卻一切看起來都這麼的困難。

延伸閱讀:


    陪伴性創傷者的五種簡易方法

    我時常會聽到,性侵害倖存者身邊的家人或友人總擔憂著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說話、如何互動才對,

    其實要成為一個健康的陪伴者並不是難事,並不是只有專業人員才辦的到。

    以下是以我的經驗,所整理出來的五個陪伴性創傷者的五種簡易方法,供大家參考:

    1. 理解倖存者所面臨的創傷反應
    2. 先接住情緒、再談問題解決
    3. 不批判、不指責,安靜也是很好的陪伴
    4. 評估自己可以做到的幫助,再提出邀請
    5. 不用擔起拯救的責任,請找心理專業資源協助

    陪伴性創傷者的方法一:理解倖存者所面臨的創傷反應

    前段所述的創傷反應是常見的幾種樣態。

    但每位倖存者反映出來的生活困境都是獨特的,反應的徵狀類型或程度上都會有所差異,

    而這些反應也不是倖存者願意的或可以選擇的。

    因此陪伴者可以先透過觀察或詢問,瞭解你所陪伴的倖存者身處在什麼樣的處境之中。

    陪伴性創傷者的方法二:先接住情緒、再談問題解決

    在陪伴倖存者時,請先試著理解或承接住他的情緒反應,給予簡單的同理回應。

    例如:我看到你突然變得好生氣喔/是不是談到這個話題讓你覺得緊張/他這樣說,你一定很不舒服。

    請等待倖存者情緒平穩些,再來談論如何解決事情或是說道理。

    例如:你想聊聊發生什麼事了嗎/你剛剛這樣讓大家都嚇到了,下次你試試OO會比較好。

    陪伴性創傷者的方法三:不批判、不指責,安靜也是很好的陪伴

    要成為一名健康的陪伴者,也請準備好自己的狀態。

    話說出口前,請確認自己所說的話並非出自同情心或只是隨口虛應,更不是在評論或指責倖存者的言行。

    如果當下您也處在狀態不佳的時刻(像是:沒睡飽、正在心煩其他的事、情緒不佳),

    或是想不到該說什麼回應才好,請放輕鬆!

    其實不用說話、眼神的關注或靜靜地傾聽,都是一種好的陪伴。

    陪伴性創傷者的方法四:評估自己可以做到的幫助,再提出邀請

    請思考自己可承擔的能力範圍與真實能執行的可能性,再提出邀請,避免用空泛或不確定的承諾。

    比起你告訴倖存者,當你需要時我一定在你身邊,

    不如說:「你需要找人聊聊時,可以打電話給我,時間許可之下我一定會好好聽你說」,或是提出明確可行的承諾。

    例如:這周六下午,我陪你去公園散步/這事我也不知道如何處理,但我可以陪你一起去找人問看看。

    陪伴性創傷者的方法五:不用擔起拯救的責任,請找心理專業資源協助

    倖存者的復原之路上是顛頗難行的,有幸有您的關懷與陪伴。

    但請您不需要期待自己成為萬能的拯救者、承擔倖存者解決一切困難的責任。

    必要時,請務必尋求具有創傷處遇專長的心理專業資源來幫助,

    例如:身心科醫師的藥物治療、諮商心理師的諮商協助、家防中心社工的資源扶助。


    除了靠自己陪伴性創傷者外,還可以做什麼?

    在我的諮商工作經驗中,具有急性創傷的倖存者,常會先選擇身心科的藥物治療來穩定身體機能,

    讓自己能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和有精力面對生活,這是很聰明的選擇!

    在能夠維持著穩定的生理狀態之下,再透過諮商的努力,提升心理能量、緩解創傷反應,復原之路會更順暢。

    如果倖存者準備好、有意願接受諮商,請務必篩選專長處理創傷經驗的心理師,來一起面對這些創傷所帶來的影響。

    在我的諮商經驗中,有 85% 的人在 8-12 次的諮商中,創傷反應就能明顯獲得改善、甚至完全緩解!

    僅有少部分的人,像是中重度以上身心障礙者或創傷經歷複雜者,需要更多次數的諮商協助,來獲得明顯的改善。

    請相信諮商專業!讓我們好好陪伴並修復那顆受創傷的心,一起邁向復原之路。

    延伸閱讀:


    發佈留言

    購物車